王榮進指出,建築部門在臺灣整體溫室氣體排放中占比約 32%,為製造業之後重要排放來源,因此其減碳潛能不可忽視。為回應國家發展委員會所定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政府已規畫三階段里程碑,逐步推動近零碳建築的標準與實施,並以「擴大建築能效改善」、「老宅延壽及社會住宅低碳淨零」與「近零碳建築綠領人才培育」三大主軸為核心,同步精進近零碳建築的技術與應用。黃秀芳致詞時則表達中央對於淨零相關政策、法規的重視與支持;周永鴻則認為,若台中各工業區內廠房皆符合綠建築標準,將有助於企業爭取需要符合歐美法規的國際訂單,提升地方產業鏈的競爭力。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組長羅時麒於會中介紹我國近零碳建築政策與建築能效制度,他表示建築能效評估制度自112年7月1日起採分年分階段方式逐年擴大實施,並由公有帶頭鼓勵民間跟進,同時內政部要求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興辦的社會住宅及公辦都更建物,全面導入新建住宅能效標示1級之規劃設計。此外,為提升我國建築部門減碳成效,降低建築物於興建及修繕拆除階段的蘊含碳排量,建築研究所也於113年建立低碳建築標示制度,針對全生命週期蘊含碳排量進行分級管理,並規劃自116年起逐年擴大適用範圍。
這場座談會不僅介紹政策方向,也展示技術與實務應用。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科長蔡仲璜表示,為應對產業園區在推動智慧化與AI應用時,所面臨的高密度運算供電與散熱挑戰,中華電信提出全方位AI智慧機房解決方案。相較於傳統的空氣冷卻,中華電信導入液體冷卻等新技術,能從電腦零件中帶走超過八成的熱能,大幅提升散熱效率並節省用電。這種模組化設計讓機房可以快速建立,並提供穩定可靠的供電系統,確保AI伺服器穩定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