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動態

Policy Updates

114.06.23 竹市資源循環大躍進!獲環境部考核「優等」肯定 多元創新作為助力邁向淨零永續

為實現2050淨零排放願景,新竹市政府持續推動循環經濟與資源永續,積極落實多項資源循環措施。在環境部「113年度直轄市及縣(市)政府環境保護績效考核」中,於資源循環指標項目榮獲「優等」肯定,展現市府在廢棄物減量與再利用推動上的卓越成果。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感謝環保局同仁長期以來的努力與投入,使113年度環境保護執行成果在多項考核指標中表現出色,許多創新且縝密的輔導措施更深獲環境部審查委員的高度肯定。在「再利用及循環處理」方面,竹市透過系統性盤點掌握生物質廢棄物產量稽核與流向追蹤,並輔導業者訂立自主製程減量目標,同步強化列管事業的廢棄物申報及審查,確保資源循環流程透明嚴謹。此外,在「創新作為」方面,市府也推動資源循環種子師資進入校園,辦理培訓課程,讓循環教育向下扎根,培育未來具備綠色永續理念的新世代人才。邱代理市長強調,市府將持續配合國家政策,朝宜居、永續的科技城市目標穩健前行。
 
環保局表示,為提升「生物質資源」的循環利用比率,市府於去年系統性盤點轄內生物質資源來源、數量與流向,並協助園藝業者將廢棄枝葉破碎後再製堆肥,輔導牡蠣養殖業者將廢棄牡蠣殼製粉作為飼料添加劑與土壤改良劑。
 
環保局指出,在「化學品」循環方面,則聚焦高風險化學品源頭減量與再利用,推動製程精準用量管理、實驗室資源交換及再使用,與國立清華大學及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七號廠合作完成年度減量目標。
 
環保局說明,目前新竹市廢棄物列管事業約950家,事業廢棄物上網申報檢視率達99%,顯示申報制度執行成效佳、資訊透明度高。此外,清除機構查核率達82.5%,處理機構查核率為100%,落實廢棄物流向監管的行政效率與執行力。
 
環保局強調,為實現淨零永續的目標,未來將持續依轄內產業特性深入輔導,推動各類資源循環業務,並進一步盤整產業無機資源產出情形,結合新竹市淨零轉型政策與地產地銷的空間策略,擴大推動再生粒料的應用與循環利用,全面提升環境品質與資源效率,實踐淨零綠生活。
 
新聞資料提供:廢棄物處理科
聯絡人:賴科長
聯絡電話:03-5368920分機6001
資訊來源:新竹市政府
 

114.06.20 臺北產經資訊網發布「解密氣候科技」上線:三大視角全方位解析新趨勢

為展現臺北市在淨零永續的積極發展,臺北產經資訊網全新推出專題報導《解密氣候科技》,從名家觀點、市政推動到國際案例觀摩三大面向切入,透過專業深入的分析與跨域觀點,探討氣候科技的技術趨勢與市場動態,協助企業及政府單位提前掌握綠色轉型的脈動,為未來布局提供指引。

【名家觀點】專家解密「氣候科技」
在本次專題中,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以「綠色治理新時代 政策引領氣候科技轉型」為題,介紹各國以政策驅動氣候科技加速轉型,臺灣透過百億綠色成長基金掌握低碳轉型的關鍵機遇,搶占下一個經濟成長新藍海;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則於「國際淨零逆風下 臺灣氣候解方新方向」指出臺灣聚焦氫能、儲能與永續航空燃料等新興領域,挹注逾兆元公部門資金來串聯5兆民間投資,打造淨零轉型新動能;而勤業眾信永續轉型服務團隊執行副總經理李介文在「氣候科技投資新機遇 助推綠色創新」中探討氣候科技的創新技術快速崛起,為市場帶來巨大機遇,克服技術複雜、供應鏈未臻成熟及規模化瓶頸等難題,以掌握引領下一波經濟成長的關鍵動能。

【市政推動】推動淨零轉型,展現城市韌性
臺北市啟動氣候變遷調適計畫邁向制度化治理貫徹淨零排放目標,以「降溫城市」、「綠運城市」、「韌性城市」、「淨零新生活」等4大面向引領淨零排放轉型,透過制度引導韌性城市願景。面對日益嚴峻的極端氣候挑戰,北市府結合科技應用,大幅提升市民的防災意識並在氣候變遷的挑戰中展現城市韌性。同時在智慧能源面向上透過「臺北淨零101」政策與示範場域建置,結合公私協力推動智慧電網及再生能源設備,展現臺北市應用AI技術的首都新樣貌。
 
【國際觀摩】學習美國紐約,借鏡經驗
國際城市觀摩以美國紐約為例,推出「OneNYC 2050」與「綠色經濟行動計畫」(GEAP),推動碳中和、擴大綠領就業與氣候預算制度,展現都市在永續轉型的多元實踐。當期企劃更多精彩內容,敬請瀏覽臺北產經資訊網
 
【名家觀點】
綠色治理新時代 政策引領氣候科技轉型-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
國際淨零逆風下 臺灣氣候解方新方向-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
氣候科技投資新機遇 助推綠色創新-勤業眾信永續轉型服務團隊執行副總經理李介文
【市政報導】
【國際城市觀摩】
 
 
消息來源:台北市政府

114.06.18 離岸風電、太陽光電溝通會議 強化減碳旗艦計畫

114.06.17 經濟部修正電動機車補助要點,提高三項補助金額

為積極推動國家2050淨零轉型目標,經濟部持續引領機車產業朝減碳及轉型目標邁進,相關產業政策措施亦視市場狀況滾動修正。為提高民眾及共享運具業者轉換使用電動機車之意願,以及強化充換電站服務量能,經濟部已修正補助要點,分別就消費者、共享運具業者及電動機車業者提供加碼補助措施,簡要說明如下:    
(一)汰舊換新額外加碼補助1千元
民眾只要報廢一台10年以上的老舊燃油機車,並購買任一款由經濟部認可的電動機車(車款可參閱電動機車產業網https://www.lev.org.tw/subsidy/cars),即可獲得加碼補助新臺幣(下同)1千元。換言之,若以汰舊換新方式購入一輛電動機車,加上原本經濟部既有補助最高7千元,補助金額合計最高將可達8千元。
(二)共享運具最高補助金額提高至每輛4千5百元
國內現有已有多家知名業者經營共享電動機車,並投入多個縣市營運使用,除了可作為公共運輸的最後一哩路,亦讓民眾的交通方式多了新選擇。為鼓勵業者將車隊轉換為電動機車及擴大車隊規模,業者若選擇受認可車款,經申請核可後,每輛車的最高補助金額將由3千5百元提高至4千5百元。
(三)能源補充設施補助上限提高至每座60萬元
換電站攸關交換式電動機車使用便利性,為鼓勵業者建置大型站點或現地擴充機組,滿足熱區尖峰時段換電需求,每座機組補助金額將由30萬元提高至60萬元。

經濟部除了加碼補助上述項目,持續輔導機車行升級轉型,讓每個想轉型的車行老闆都能學會維修電動機車技能,也讓機車行能修會賣電動機車;最後提醒有意購買電動機車的民眾,務必確認所購車款為經濟部認可電動機車,並透過受認可車廠或其授權經銷商提出補助申請,以保障相關權益。

發言人:產業發展署陳佩利副署長
聯絡電話:02-27541255分機2903、0925-775150
電子郵件信箱:plchen@ida.gov.tw

業務聯絡人:金屬機電組張能凱組長
聯絡電話:02-27541255分機2101、0937-833163
電子郵件信箱:nkjang@ida.gov.tw

訊息來源:經濟部
 
 

114.06.09 環境部:台版CBAM明年水泥鋼鐵產品試行、後年4月正式申報

114.06.09 下水道也要綠轉型!內政部拚淨零碳排首發「減碳指引」

114.06.06 淨零轉型為全球共同目標 賴總統:工程界扮演關鍵力量

114.06.02 淨零公正轉型 國發會推地方治理平台

114.06.01 交通部為降低運具碳排量 運輸車輛電動化將砸458億

TOP